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速度,提前161天实现双通!勐绿高速公路项目最长隧道双线贯通
日期: 2023年07月02日 来源: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量:2747次 字号:[ ]

640 (42).jpg

7月2日上午,经过1100余名建设者历时近三载的艰苦奋斗,由中铁隧道局施工的勐绿高速公路项目最长隧道——大梁山隧道顺利实现双线贯通,以中国速度提前161天贯通,为早日实现全线通车、打通西南边境通道大动脉打下坚实基础。


640 (43).jpg

大梁山隧道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境内,临近中老越边境,是勐绿高速全线“四桥三隧”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采用分离式结构型式,右线5500米,左线5493米,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达到724米,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组织难度大、工期紧张等特点。开工至今中铁隧道局在勐绿高速公路全线实现“六个之最”:全线最长隧道;全线最先开工;全线最先进入正洞施工;全线最先进行首组二衬浇筑;全线最先完成隧道洞门施工;全线最先单洞掘进突破4000米大关。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倒排施工计划、细化施工流程、优化施工方案,科学调整施工生产组织,攻克了围岩复杂多变、长距离通风及反坡排水、复杂地质高温作业、隧道涌水涌泥等多项施工难题。项目全体参建人员攻坚克难不松劲,全力以赴保进度,在全线参建单位中始终名列前茅。


地质复杂多变过硬技术保障进度

640 (44).jpg

大梁山隧道均为Ⅳ、Ⅴ级围岩,地质条件复杂,以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炭质页岩为主,褶皱、断层发育,穿越高应力、极高应力区以及断层破碎带,软质岩段存在大变形风险,硬质岩段存在岩爆风险,施工人员长期面临地质变化大、技术要求高等困难。开工以来,为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打出“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一套“组合拳”,有效应对地质变化的各种突发状况,将洞内施工环境对进度的影响降到最低。


挑战崇山峻岭降服洞内常年“酷暑”

640 (44).jpg

“山路十八弯”是当地人对项目所处地域的形象描述,一座座的山、数不清的拐,构成从县城到项目4个多小时车程的蜿蜒山路。地处中老越边陲的雨林气候,雷鸣闪电、暴雨山洪、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时常破坏电力供应,每年停电超过1000次,平均每天有两三次,甚至每天停电五六次。大梁山隧道5000余米的洞身,越往里越湿热难耐,长期36℃以上的“三伏”温度,加上洞内通风困难,施工人员中暑甚至晕厥现象时有发生。维护12公里的管段,保障电力供应顺畅成为“分秒必争”的保卫战。雨中抢修、挑灯夜战、轮番上阵,电力工作人员以忘我奉献的精神架起一条畅通无阻的电力“高速公路”,保障隧道通风降温和施工生产。


时刻保持警惕常抓安全化解风险

640 (46).jpg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进场伊始,项目部以制度保安全、以落实控风险,坚持从细处制定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将日常安全隐患排查落到实处,并常态化开展应急安全演练,促进参建人员应急能力的提升。畅通内外信息渠道,时刻掌握天气动态,在2022年红河州绿春县“9·16”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中,提前预判,以“动若脱兔”的应急反应能力,全力保障了人员安全,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使项目部成为暴风雨中一座稳如磐石的“安全小岛”。灾后,项目部立即开展抢险救援和复工复产,以时不我待的“加速度”夺回损失的时间,为大梁山隧道提前5个多月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勐绿高速公路项目是云南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祖国边境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州市,服务中国磨憨、勐康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建成后将起到“襟带省域、辐射国门”的重要经济建设作用,带领沿线二十余个民族加速奔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