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海上鸿鹄” ,助深中通车!
日期: 2024年07月01日 来源: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量:4次 字号:[ ]

微信图片_20240629094226_副本.jpg

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微信图片_20240629094319.jpg

深中通道东起深圳,西至中山,全长24公里,是世界级的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集群工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东人工岛,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紧邻福永机场码头,是深中通道深圳端门户工程,承担着四大功能之一的“水下互通”功能,也是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

1拍图_副本.jpg

伶仃洋碧波万顷,珠江口风云激荡。这片海域,宛如一枚楔子深深嵌入陆地之中,将海岸线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人工岛的建设,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伶仃洋上海域地质条件、水流环境复杂,台风、恶劣天气频发,泥沙回淤影响严重。同时受宝安机场航空限高、既有运营广深沿江高速及福永码头航道影响……在这样的地方造岛修隧,面临着难以想象的风险及挑战。

平面图_副本.jpg

2017年11月,中国隧道和地下工程领域领军企业,中铁隧道局集团中标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工程。2017年12月21日,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建设团队,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铁隧道人“牢记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与忠诚”嘱托,跑步进场,誓要将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的蓝图变为实景,打造出百年平安品质工程。

一线技术人员、中铁隧道局深中通道S03标的李超超,从2018年初到现在,他已经在深中通道项目上工作了6年多的时间,回忆当年初到这里时的情形,他感慨万千。“当时项目部就在海边,要在一片汪洋上筑起相当于48个标准足球场的人工岛屿,并且还要在海上建造一条海底隧道,当时觉得应该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

“建设东人工岛,有三个数字对于我们整个团队来说,就像横亘在面前的三座大山,必须拿出‘移山’的魄力与智慧,才能将天堑化为通途。”


5毫米:勇挑重担,保障既有桥梁安全

李超超指向位于东人工岛上方的广深沿江高速,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作为珠三角东部城市群核心通道之一,交通运输压力大。

东人工岛及堰筑段隧道处于既有广深沿江高速下方,在其40跨桥墩承台海域范围内填海筑岛,建设过程中不能影响宝安机场、广深沿江高速等既有项目的运营,对沿江高速桥墩产生的位移和沉降不得超过5毫米,筑岛施工指标控制极为严格。

“如果直接进行回填的话,会造成大面积的拱淤和翻涌现象,进而导致既有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变形沉降等问题。”工程部副部长随炯炯介绍。

东人工岛砂被施工.jpg

“我们创新性采用了‘砂被’方法进行填砂作业,也就是将海砂装在一个个特制的袋子里,做成一床床的‘砂被’,然后把它均匀对称地回填在沿江高速桥四周,有效解决了偏载问题。”

东人工岛围堰保护.jpg

除此之外,建设团队还对沿江高速桥墩台采用钢板桩和钢管桩进行围堰保护,同时通过多方监测实时掌握数据并研判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数据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需要时刻在岗观测,我们团队需要昼夜交替值守,有时值夜班回宿舍头还没挨上枕头,数据细微异常就得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确实累,但值得。”李超超再一次望向与飞机并行的沿江高速。因为整个施工过程中沿江高速桥墩变形均处于可控状态,施工期间未发生较明显变形,实现了深厚淤泥层填海筑岛桥梁变形指标严格控制在5毫米以内的施工难题。


400万立方米:挺膺担当,创新回填筑岛工艺

东人工岛地处8-15米深厚淤泥层,海域淤泥地层存在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易触变、易流变、压缩性高等特点,桥墩位移控制难度极大,填砂总量超400万立方米,回填施工时可能出现大面积拱淤、翻涌等现象,进而导致既有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变形沉降等问题。

3.jpg

“我们团队创新采用了钢板桩+内支撑+砂被+泵砂船+分砂装置多种方式结合的施工工艺,有效控制了对称回填和单次填筑厚度,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2.jpg

回想起当时“犁波耕海”的场景,一线技术人员董宝虎打趣道,“每天吃砂都吃饱了,当时工期紧,任务重,每个人都没想过要放弃,大家精诚团结,把责任扛在肩上,只想着把岛筑好,把桥护好。”

为此,项目还成立了海砂保供小组,设立专项保障资金,同时根据总体施工安排,倒排回填砂节点,协调各类船舶资源,全力保障海砂供应,最终实现了吹填砂日产量由5000-10000立方米增至20000立方米以上,仅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实现了东人工岛岛体基本形成。施工过程中既保证了沿江高速桥下回填砂的进度和安全,也保障了既有沿江一期高速的通车安全。


1.17米:精益建造,破解深基坑变形世界难题

筑岛完成后,岛上主线隧道施工下穿广深沿江高速桥下时,需开挖宽46米、深约15.5米的巨大基坑,且最近处离既有桥梁承台仅1.17米,下穿区域为海域近岸侧,区域内地质复杂且偏软。

东人工岛堰筑段现场.jpg

建设团队创新工艺工法,在桥下基坑范围采用“抽条+裙边”的高压旋喷桩进行土体加固,在基坑两侧实施锁扣钢管桩及止水帷幕,同时边往下开挖边采取伺服数控系统进行支撑。“我们这套系统融合了数控液压技术、自动化监测技术、物联网等,能实时监控数据,并根据基坑变形数据,调控支撑轴力,全方位控制基坑和保护对象的安全和变形。”项目技术负责人余建军介绍。

“东人工岛及堰筑段隧道的基坑绝大部分处在海平面以下15米至20米,渗水压力大。”项目建设团队采取钢板桩、止水帷幕、地连墙等多道防线进行保障。李超超骄傲地说,“通过这些措施,开工以来,我们没有发生过一处渗水。”项目成功攻克了海域深厚软基超深超宽基坑集群工程施工阶段防渗止水的控制难题,实现海域深厚软基超大深基坑近接广深沿江高速桥变形小于1.8毫米,破解了深基坑施工抵近构造物小变形世界难题。

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主体结构完工.jpg

开工以来,建设团队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安全生产为保障,自主研发了桥下分砂装置、分段式大气改正测量系统等18项国家级专利,海域深厚淤泥地层桥下筑岛填砂施工工法等7项工法获取省部级工法,荣获中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荣誉称号。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时刻激励着中铁隧道局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建设团队。

微信图片_20240629094325.jpg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跨越六载春秋,2000多个日夜,项目如期完成各项重大节点任务。深中通道通车后,从深圳出发,沿深中通道向西跨越珠江口,便可直抵中山市马鞍岛,这一横跨伶仃洋的通道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通过万顷沙支线连接,广州南沙也将加入“朋友圈”,极大提高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含金量”,加快形成“黄金内湾”“一小时通勤圈”,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