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ITA隧道奖”入围名单刚刚公布,国际隧协大奖素有全球隧道行业的“奥斯卡”之称。本年度隧道奖设7个类别,全球共评选出25项入围提名(入围项目20个,入围人员5人),中国共有12项。中铁隧道局获得7项入围提名,具体如下:
(一)年度重大工程奖(超5亿欧元)
1.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
(二)年度工程奖(5000万~5亿欧元)
2.深圳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
(三)年度工程奖(含翻修)(少于5000万欧元)
3.下穿澳门东望洋赛道排污盾构隧道工程
(四)年度技术创新奖
4.大直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
5.超长山岭隧道软岩大变形预应力锚索控制技术
(五)年度产品/设备创新奖
6.“TBM+土压+泥水”三模盾构
7.隧道智能综合检测装备
(一)年度重大工程奖(超5亿欧元)
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隧道股份
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总长81.8公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底部洞穿秦岭,最大埋深达到2050米,在同类型工程中为世界最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岭南TBM段,采用世界先进的敞开式TBM硬岩掘进机进行施工,开挖直径8.02米。该段主洞长10公里,具有“三高两强一长”的特点,即高围岩强度、高石英含量、高温湿、强岩爆、强涌水、长距离独头施工,是整个工程施工难度最大、岩爆最频繁、围岩强度最高的施工地段,被国家工程院院士和专家定性为综合难度世界第一。
(二)年度工程奖(5000万~5亿欧元)
深圳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工程-三处
滨海大道是深圳市东向西重要快速干道,滨海大道隧道全长约1560m,采用主辅线平铺浅埋、原位下沉叠层布设,结合超级总部基地开发,下沉隧道南、北辅道错层布置,分别设置“两进两出”专用匝道衔接超总地下路网系统,形成“地下快速路+地下环路+地块车库”的地下三级道路系统,保障超级总部基地大规模到发交通需求,打造高效的地下交通系统。
(三)年度工程奖(含翻修)(少于5000万欧元)
下穿澳门东望洋赛道排污盾构隧道工程-三处
澳门新口岸区污水截流管设计连建造承包工程是建造宋玉生广场新污水泵站EP3A至澳门半岛污水处理厂间压力管道,解决既有污水管道排水量能力不足及满管溢流问题。项目是澳门特区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地下隧道,全线总长2613m,包括明挖区间、单线盾构隧道、机电安装等。其中盾构线路沿友谊大马路(兼做格兰披治赛车道)敷设,长2279m,隧道覆土厚度7.5-12m,共设有R=50、100、150m三种水准曲线。
(四)年度技术创新奖
大直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技术以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为依托,项目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了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新技术体系,它包括智能掘进、智能拼装、智能诊断等,打破了传统盾构隧道建造方式。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盾构掘进参数的自主优化选择决策,控制盾构自主掘进。基于人工智能的掘进参数预警和异常事件预警,可自动识别掘进参数的异常变化,有效减少施工与设备风险,提高施工的安全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以工程效用为目标,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与隧道工程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超长山岭隧道软岩大变形预应力锚索控制技术-二处
该技术以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道为依托,此项目是渭武高速公路的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长15226m,是目前为止甘肃最长的公路隧道。隧址区位于四大地质构造板块交界地带,隧道穿越地层以炭质板岩为主,围岩分级均为Ⅴ级,最大水平主应力18.76MPa,隧址区位于四大地质构造板块交界地带,地应力高度集中,褶皱带活动强烈,近东西走向断层发育,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有3个背斜和3个向斜构造,6处褶皱和12条断层,层理呈压扭性不规则状,自稳能力弱,易掉块坍塌,易发生顺层滑塌。因其变形量级已突破了国内外隧道和地下工程界以往所遵循的岩石力学理论和隧道建造实践的认知水平,超出了现行规范和标准范围,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无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被国内地下工程界院士、专家及学者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五)年度产品/设备创新奖
“TBM+土压+泥水”三模盾构-三处
该设备创新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二期项目为依托,三模式盾构机是基于现有泥水+土压双模盾构施工技术及设备,集成了TBM刀盘的破岩功能和防盾体旋转功能;优化了盾构掘进出渣方式,提高了常规TBM排渣效率;该设备在保留泥水+土压双模盾构的基础上提高了TBM模式掘进效率。该设备具备三种掘进模式和三种出渣方式,解决了小直径6m级盾构机的多种掘进模式集成难题。
隧道智能综合检测装备-勘察设计研究院
隧道智能综合检测设备主要有非接触多通道空气耦合雷达系统、智能视觉检测系统、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车辆底盘、液压系统、机械臂、同步发电机组、主控制室、UPS电源及检测方舱等组成,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为可拆卸式移动方舱,可搭载于汽车底盘、轨道平板车等载体;检测方舱和机械臂均可实现自动控制,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公路、铁路、地铁等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质量无损综合检测,该装备集成度高、操控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具有检测指标全面、准确、高效等特点,开创了隧道结构非接触高效智能检测新局面,其综合作业速度为10~40km/h,最高达60km/h,